您好!欢迎来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!
古代书家
你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中原书坛 > 古代书家

吴琚

吴  琚



   吴琚,字居父,号雲壑,南宋汴梁(今河南开封)人,南宋著名书法家。约生於南宋绍兴间,卒於庆元间,主要活动于孝宗、光宗和宁宗三朝。父吴益是宋高宗吴皇后弟,母為秦檜长孙女。吴皇后善书法,喜临《兰亭》,能仿高宗书法。高宗尝书《六经》赐国子监刊石,有倦意时,即命吴皇后续书,“人莫能辨”。 

  吴琚少年时从陈传良问学,乾道九年(1173)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,历尚书郎,以部使者总淮东军饷,淳熙十五年知襄阳府。绍熙中至少傅。孝宗崩,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事,吴琚劝太皇太后不要垂帘而立宁宗。吴琚后历知鄂州、庆元府、镇安军,位至少师,判建康府兼留守,曾出使金国,以信见称。卒謚忠惠,世称吴七郡王、汴王。谥忠惠。其著作有《雲壑集》。 

  吴琚性淡泊好古,工诗词,尤精翰墨,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。擅正、草,工行书,极似米芾,而自有峻峭气格。《江宁府志》云:“琚留守建康,近城与东楼平楼下,设维摩榻,酷爱古梅,日临钟(繇)、王(羲之)帖。”大字极工。京口(今江苏镇江)北固“天下第一江山”墨迹,乃为吴琚所书,今六大字额仍存,佳书为名山增辉。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,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,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,应首推吴琚。 

  吴琚的书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,是很难与米芾书法分辨的。清安岐《墨缘匯观》记其《寿父帖》云“初视之以為米书,见款始知為雲壑得意书”。另如清代鉴赏家曹溶误定吴琚的《杂书十帖》為米书。虽然吴书极近老米,但究竟与米书存在一些差别,比如吴琚书法有圆熟过之之嫌,终不及米芾的风檣阵马、沉著痛快、瀟洒俊宕之气。




《行书蔡襄七言绝句一首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释文:桥畔垂杨下碧溪,君家元在北桥西。来时不似人间世,日暖花香山鸟啼。

  这是吴琚少数墨迹之一,《七言绝句》诗文出自蔡襄《访陈处士》,它是吴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书挂轴之作,也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。《石渠宝笈初编》著录。上面没有署款,只鈐“云壑书印”一印,有学者认為可能是一组书屏之一。大字书轴适於悬挂欣赏,重在行气连贯与左右上下字的呼应,吴琚此轴笔势较一般小字快速而强劲,结字紧密,以倾侧取势,上下字相映带,更为强调米芾行书的特色,同时代的陆游(1125-1209)与范成大(1126-1193)都有类似风格,可见一时风气,《宋元学案》提到范成大、陆游与吴琚“引為师友”,因此也可能在书法上互相影响。

  吴琚是宋高宗吴皇后的侄子,但是爱惜声名,从不以外戚而骄横。因為精於诗词翰墨,很受孝宗皇帝赏识,常常召进宫谈书论诗。据说吴琚当官留守在建康之时,曾遍植古梅,天天临写钟繇、二王的书法以自娱。存世作品,以淳熙末年至绍熙初年為主(1174─1194)。

  这件作品笔画提顿之间但见纵恣自如的跃动感,一股瀟洒意气随著笔触的流动,畅然而生。作品上虽无作者落款,但有“云壑居士”印,是以订為吴琚。吴琚书法善学米芾,由於书风酷似,受歷代书家所讚称。苏东坡曾赞誉米芾书法“沉著痛快”,这句话用来评价吴琚的书法也算贴切。这幅作品不论线条与结构,都透露出彷彿米芾那般俊逸洒脱、痛快淋漓的神采,但是却没有一般米字裡所见那种肆意纵横的习气。

  这件作品的外观形式称為“条幅”,它的出现与当时鉴赏的喜好、住屋的营造变化,有著 极大的关联。书法作品从手卷到立轴形态的变化,大约开始逐渐兴盛於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之间。 这种条幅的形态原本是如宗教画或鑑戒画等,掛置在室内堂厅壁上作為励志养性的装饰效果。《七 言绝句》是目前所见最早一件掛轴形式的行书作品。

  吴琚有多方面才艺,能诗词,有《云壑集》,可惜今不传,《四朝闻见录》录一首七绝 《续光宗咏安榴》,《全宋词》也收录数首。他能作墨竹,《图绘宝鑑》记载他“尝作墨竹坡石, 品不俗”。孝宗不但尊他為兄,也很欣赏他的诗文与书法,孝宗卒后,為韩佗冑所忌,不欲其在朝 ,而被遣往外州任官。他少有其他嗜好,平日喜欢以临古帖自娱,书风近似米芾,有些字还被误為 米芾,如董史《皇宋书录》(一二四二序)引述友人的见闻,云:“吴琚工扁榜,鄂渚有压云二大 字,极工,又有天下第一江山字,亦其所书。史尝见压云二字榻本,初疑為于湖(张孝祥)得意书 ,大略可与宝晋(米芾)琴臺字比。又天下第一江山,疑米老书者,及得谷中录示,始知又有琚之 书也。” 

(资料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)




吴琚《识语并焦山题名》纸本行书 32.8×44.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释文:杞宋文献不足。而礼无所取证。先圣悯之。今观唐李氏谱牒命誥。宛然具存。迺知来裔善守其家者如此。揽卷為之三嘆。时淳熙岁丙午中秋后四日。书於淮东摠餉官舍。延陵吴琚。九月廿六日。 

  焦山题名。延陵吴居父。解组襄阳。汝阴孟子开临邛常叔度。皆一时秩满。联舟东下。泊紫金山。越三日。来浮玉观新建飞仙亭。又三日。绝江而南。绍熙辛亥季秋丙寅题。

  这幅吴琚的“书识语并焦山题名”,是拼合了“观李氏谱牒”、“焦山题名”二帖而成。两帖在内容上并无关联,书写的时间也有差异。前者是吴琚在淳熙十三年(1186)时,追记观唐代李氏谱牒所题的跋文中,感叹谱牒应受重视的一段文字。后者则是录抄了他在绍熙二年(1191)赴官襄阳的途中,于焦山所题写的文字。焦山位于镇江,是长江上的一座岛丘,由于景色优美,许多文人书家多曾在此留下珍贵的墨迹。 

  这幅书迹虽然均为小字行书,但字字写来,笔画之提顿跃动感十足,顿挫有致,墨色变化丰富。字之结体也非方正,常有偏斜体态,字态倾斜生姿,这也就是有所峻峭处的特色。整篇行气,虽然较米芾的书风含蓄,但通幅纵恣自如,也有一股潇洒意气。




吴琚《行书五段卷》上海博物馆藏

释文:

(一)票骑将军,历五王国,转战六日,过焉支山,千馀有里,合短兵,鏖皋兰下。

(二)毛伯成既负其才气,常称:“宁为兰摧玉折,不作萧敷艾荣。”

(三)孙兴公作庾公诔,袁羊曰:“见此张缓。”于时以为名赏。

(四)(心)息相依,息调心静。入三(摩)地,兹尤简径。念起即觉,觉之即无,入三菩提,此最权舆。

(五)乃得玉为衔饰,而直突敢伺蹶以指吝八方之骏。

   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文字,风格极为接近米芾,具有痛快流畅,峭拔顿挫的特点。

【资料参考】上海博物馆网站




吴琚《寿父帖》 纸本行草书 22.5×48.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 

   此帖书法行笔自然流畅,结体用笔均习米芾,且颇得神 似,正如安岐所言:“初视之以为米书,见款始知为云壑 得意书”(《墨缘汇观》)。帖中所称“阅古”,应是韩侂胄, 侂胄有“阅古堂”。吴琚在《焦山题名帖》中称其于绍熙三年 (1192)辛亥“解组襄阳”,而此帖是官襄阳任上所作,故当 书于淳熙末年。

  鉴藏印记:“安仪周家珍藏”(朱文)、“仪周珍藏”(朱文)· “心赏”(朱文)、“朝鲜人”(白文)、“安岐之印”(白文)等。 历代著录:《平生壮观》、《大观录》、《墨缘汇观》,刻入 《三希堂法帖》。

释文:

比总总附书,谅只在下旬可到。途 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外诗,深以为 慰。示喻已悉,襄州之行,非所惮也, 不谓以常式辞免,就降改命。辞 难避事,何以自文。不知阅古之意 如何。今必柯定论矣。十九日入京西界, 文割安托司职事,廿日方得改差。 剳子已具辞免且在郢州境上伺 候回降。若省剳更迟数日,则 已到襄阳。郢去襄只二百余里, 江陵亦然。岁晚客里,进退不 能,势须等候月十日方见次第。地 远往返动是许时,远宦非便,殆 此类也。旅中灯下作此,言不尽意。 余希加爱,不宣。十月廿日 琚上 寿父判寺寺簿贤弟.




吴琚《急足帖》 日本高岛氏藏

  按吴琚另有《寿父帖》,收信人为“寿父判寺寺簿贤弟”,当亦此人。王文治跋此帖云:“董思翁云,学米书惟吴琚绝肖。黄华、樗寮,一枝半节,虽虎儿亦不似也。

  释文:急足回,收书,忻审岁晏冱寒,所履康胜。示及告命已领,至认介注,多感多感!已专人为寿,有怀并载前幅矣,兹得以略。琚上复。寿甫观使太尉贤弟。毡已附纳。




吴琚《伏自帖》纸本行书 29.8×14.5cm×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【释文】:琚伏自 廿 二日具禀报之后,深虑旨挥未到,势不容留。遂将牌印牒以次官权管,姑作急难给假起发。方登舟间,忽领尊染,宠示省扎,如解倒悬。感佩特达之意,无以云喻,即星夜前迈矣。瞻望钩光在迩,兹得以略,切匃炳照。琚皇恐拜复。观使开府相公尊兄钧席。

  吴琚《伏自帖》,又名《观使开府帖》,行书信札一则,分为前后两页。观使开府相公疑是梁克家(1128-1187),《宋史》有传:淳熙八年(1181年),知福州,召除醴泉观使。淳熙九年(1182年),拜右丞相,封仪国公。淳熙十三年(1186年),拜罢右丞相,授观文殿大学士,进封郑国公。帖云“开府”,则知自福州归来未久,故此帖可系于淳熙九年。

【资料参考】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

《中国书法全集》第38卷 (荣宝斋)





《杂诗帖》(选页) 纸本 26.3×12.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    《杂诗帖》,吴琚行书,书前人七言、五言,绝句、律诗不一,诗十四首,诗句多不连贯,该册九开半共十九纸。此帖虽规规求书形模,但笔笔都不险峻凌厉,而是婉转柔润,刻意精致。

【释文】神物登天扰可骑,如何孔甲但能羁。当时若更无刘累,龙意茫然岂得知。


【释文】忘归不觉鬓毛班,好事乡人尚往还。断岭不遮西望眼,送君直过楚王山。


版权所有 © 2010-2020·河南省书法家协会(www.hnssfjxh.com)·中国·郑州
联系地址:郑州市经七路34号 书协电话:0371-63818381 书协信箱: hnssx@126.com
备案号:豫ICP备11030135号 技术支持:郑州市蜂巢易科商贸有限公司